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生產者圖像】陳慶銘


雜貨店老闆的兒子與他的孩子

嶺南里活動中心旁一間素樸沉靜的雜貨店是社區裡重要的訊息與物資中心,日常顧守店內大小事務的是一位愛說笑的阿嬸,偶爾,她的兒子與兒媳會來接替顧店。

雜貨店老闆的兒子陳慶銘12年前自台北返鄉接手家中的農場,與妻子共同管理將近15公頃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山區果園,種植龍眼、荔枝、香蕉、酪梨、檸檬、木瓜、破布子等10多樣作物,他笑稱自己的農場是「百果園」。夫妻倆人嘗試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希望能夠用更貼近自然的方式培育作物。


為何要種植這麼多不同的果樹呢?慶銘哥說,他們只有兩夫妻在做、人手不足,藉由多元種植的方式,可以避免作物集中在同一時間季節成熟,人力調配不過來的問題,還可以分散風險、一年到頭都可以有收入,家庭生計不會完全受制於單一作物的價格波動。

我們在七月初來到嶺南,正好遇上破布子(在地人說「樹子」)的產季,家家戶戶在這時展現將破布子變成食物的魔法,雜貨店老闆阿嬸也趕緊趁著這時節施展手藝。遇上樹子的季節,當然要體驗一下剝樹子,雖然是第一次,但沒有幫倒忙,還用勞力換得了選擇健康美味破布子的知識。


哥國中畢業後就遠赴台北作麵包學徒,學成後便在台北開設麵包店,當時收入曾高達百萬,但後來因不擅財務調配、房租人事等支出過於龐大,而導致負債累累,便下定決心與妻子攜手返回山村接手家族託管的農園。

陳慶夫妻倆人有心想採用友善環境的方式來耕作,試圖放棄除草劑,以人工除草的方式來解決雜草蔓生的問題,但有時還是很無奈地得回頭使用除草劑,特別是針對那些地勢崎嶇難以用人工方式除草的山坡地果園,山上的芒草相當頑強,除草機的塑膠刀片無法一次將比人還高的雜草根除,需耗費極大體力,加上管理的田區太過廣闊,常常割完一區的草,先前剛割完的田區又是一片荒煙漫草,只好忍痛使用除草劑。

既然無法做到完全放棄除草劑,陳慶明則特別強調「良心用藥、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他提到施用除草劑與農藥除了有藥物殘留的疑慮外,在噴灑農藥的過程對於農人健康的殘害更是大。本身是台北人的慶嫂其實是最討厭農藥的,她提到這些作物自家也都會食用,因此在噴灑藥物的過程也都會特別謹慎。


面對現今台灣農村人口外流的困境,陳慶感嘆嶺南村內與他同輩的青壯人口,僅約10多人仍然留在故鄉,整個家族也只剩他一人還固守農場,但他並不後悔,儘管收入遠不如以往,但他笑說「只要肯做就有得吃,餓不死啦!」

問到慶哥是否會回味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或是重拾專業、結合家鄉特產製作桂圓麵包,他笑笑地表示不會去想,也不想再去做了,現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家庭上,只要家人過得好他就滿足了,生活雖平淡,但卻也是一種平淡的幸福。
 
慶銘哥與他的太太婷怡姐帶我們走進這片草叢要去摘波蘿蜜,慶明哥說,這片草叢裡有種酪梨,只是這些酪梨小樹苗被草給包圍了。
慶銘哥堅守著自己的原則:「良心用藥,合理施肥。」除草劑能不用就不用,大部分都是用割草機除草,塑膠繩的割草機較安全,但是山上的草太堅韌根本割不斷,一定要用鐵刀片的割草機。慶銘嫂說:「割草前要先撿石頭,才不會被石頭碎片彈到,我先生的口袋常常被放滿的石頭撐破。除草常常除完一塊地,剛開始除的地方草又長了。」(by 建中)
慶銘哥用良心種植的龍眼想必格外甜美,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這個正在與草尋找和平共處之道的農家。


文/寬宏、建中(參與工作假期之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