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生產者圖像】吳進添

人稱「吳博士」的吳進添是嶺南、東原一帶公認的「龍眼窯」達人,年近70的他,耕種龍眼、蓋烘焙窯的資歷更超過50年。


近年來,有感於除草劑、農藥除了有害生態外,對人體的危害更是嚴重,因此決定自家34分地的龍眼田不施用除草劑與化學肥料。

吳進添提到,當初永揚廢棄物掩埋場的爭議爆發後,慢慢有環保人士進到社區,也不時會和居民提到過度施用農藥、化肥對環境的壞處,如污染水源等,自此之後,吳進添就開始慢慢嘗試不與除草劑、化學肥料為伍的農耕生活。

「全村沒有人像我一樣不灑除草劑!」吳進添自信地說,只要提到自己的龍眼園就洋溢著驕傲神情,平時總是一雙赤腳走遍天下的他,身體十分硬朗,也因此能比其他人花費更多心力來除草,卻依然甘之如飴。而除掉的草混合豬糞、牛糞一同發酵,即成為龍眼園內天然的有機肥。




約2分大的龍眼園裡,也種了其他作物,如芋頭、粉薯、薑,吳進添說這些都是種來自家吃的


深具工匠實驗精神的吳進添,常透過幫別人修砌龍眼烘焙窯時,四處觀察每戶種植、烘焙龍眼的技巧,藉此不斷自我調整。像是以往龍眼乾剝殼時,總是引來一堆蒼蠅,難免會有衛生上的疑慮,因此自行搭建了剝龍眼肉的專屬網室,隔絕污染源;還開發出新口味的老薑桂圓,讓消費者更方便食用。

除此之外,歷經土窯與磚窯年代的吳進添,至今仍不斷研發出更實用的窯體,從竹篾床的編織方式、窯體坡度的改良、在火爐上方加設鐵板,防止水泥崩落,甚至是在坑上預留放置打火機的孔洞,都可以從中看出吳進添的巧思,如今更已經開發出第4代的龍眼烘焙窯。



現在進添伯幾天就到田裡除一次草,一個人拔了幾分地的雜草,每當在烈日下拔草,滴著汗水,又熱又累,進添伯總是想:「別人噴一噴除草劑就可以回去休息,為什麼我要在這裡除草?」但是,進添伯說服了自己,只要消費者吃得安心,這點辛苦不算什麼。連龍眼樹也感受到這份誠意,同樣大的田地,吳教授的龍眼樹結的果實比別人多。(by建中)

結實纍纍的龍眼,正召喚大家到產地現採龍眼嚐鮮喔!


文/寬宏(來去農村住一夏/嶺南社區工作假期參與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